食用油也有“个性” 高胆固醇者慎吃棕榈油2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19:54
核心提示: 橄榄油:维生素E含量少
价格最为高昂。它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70%以上。研究证实,多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可以降低血脂,却容易在体内引起
橄榄油:维生素E含量少 价格最为高昂。它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70%以上。研究证实,多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可以降低血脂,却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不易受到氧化,但却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单不饱和脂肪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因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其缺点是维生素E比较少。初榨橄榄油只适合冷吃,比如作为色拉酱料,一旦高温会令油释放有害物质;经提炼的橄榄油,可以用于中高温煮食,如炒、煎、炸。 茶籽油:可替换昂贵的橄榄油 也称茶油,其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相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3%之多,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尊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油脂。精炼茶油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希望使用橄榄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为替换品。 葵花籽油:抗氧化能力较高 也称向日葵油,有独特香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1:3.5,这一点逊色于橄榄油和茶籽油。但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的绿原酸等成分,抗氧化能力较高。精炼向日葵油适合温度不高的炖炒,但不宜单独用于煎炸食品。 亚麻籽油:不宜炒煎炸 花生油是人们常用的食用油,其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高,但另一种必需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很低,而亚麻籽油的亚麻酸的含量很高,大多在40%以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许多地区居民膳食中亚油酸的含量很高,但亚麻酸的摄入量比较低。因此,考虑居民目前食用油的消费情况,建议增加亚麻籽油的食用量,替换部分亚油酸含量很高的食用油。 亚麻籽油是不适合加热使用的,不适用于炒和煎炸,一般只能低温烹调以保证它的营养成分。 芝麻油:更适合拌凉菜 也就是香油。它富含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1:1.2,对血脂具有良好影响。它是唯一不经过精炼的植物油,因为其中含有浓郁的香味成分,精炼后便会失去。芝麻油在高温加热后失去香气,因而适合做凉拌菜,或在菜肴烹调完成后用来提香。 玉米油:即可炒菜也可凉拌 玉米油也称为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其脂肪酸组成与葵花籽油类似,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1:2.5,特别富含维生素E,还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阿魏酸酯。它降低胆固醇的效能优于大豆油、葵花油等高亚油酸的油脂。玉米油可以用于炒菜,也适合用于凉拌菜。 调和油:混搭调配更健康 由脂肪酸比例不同的植物油脂搭配而成,可取长补短,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价格合理,适合于日常炒菜使用。 那可不可以在家中将各种食用油混合,自制“调和油”呢?答案是混搭有利于各种脂肪酸的平衡,当然可以,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要让各类脂肪酸合理搭配。比如葵花油和大豆油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茶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因此,大豆油和茶油混搭,比大豆油混搭葵花油更好。 黄油:可高温烹调油脂 含脂肪80%以上,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还有3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黄油的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香气浓郁,是比较理想的高温烹调油脂。其中维生素E含量比较少,却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研究发现,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水平,是植物甾醇比较确切的作用之一。因此,选择植物甾醇含量丰富的植物油,如玉米油等,人们可以在不增加每日油脂总摄入量的前提下,摄取到更多的、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植物甾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