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心血管 > 正文
  • 发现心律失常并非都要治疗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19:45
  • 核心提示:   ○若患者无心律失常所致的不适症状,且经医生判断该心律失常不会导致其发生危险,则“无需治疗”
      ○若医生评估后认为,该心律失常会严重威胁患者的
      ○若患者心律失常所致的不适症状,且经医生判断该心律失常不会导致其发生危险,则“需治疗”
      ○若医生评估认为,该心律失常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必须治疗”
      ○介于两者之间的临床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适当治疗”
      分类:包括缓慢、快速两大类
      心律失常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缓慢心律失常,一类是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低下(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在传导路径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阻滞)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心跳过慢,患者可有因心跳过慢所致的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
      快速心律失常可分为早搏、心动过速及颤动三大类。它们又都可以再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房性(来自心房)和室性(来自心室)两种。主要表现为心跳过快,患者通常会有心慌、胸闷、脉搏不整齐等不适感觉,严重者可能发生晕厥甚至猝死。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可长可短,有些很短暂(仅数秒钟),有些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有些则一直持续(如持续性心房颤动)。
      与诊断其他疾病不同,验血、超声、拍和CT等检查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都济于事。医生诊断心律失常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心电图。
      检出:24小时心电图最“准”
      心律失常通常会引起心慌、胸闷、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常规心电图由于监测时间很短(数分钟),故对发作时间很短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不高,往往等患者赶到医院时,心律失常已经自行终止,再做心电图时,已经正常。只有心律失常发作很频繁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常规心电图才能够检出。
      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是用仪器记录下患者在检查当天(24小时内)的所有心跳情况。该检查能显著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尽管从理论上说,24小时心电图监测比常规心电图“准”,但由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简便、快速,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筛查心律失常的手段。
      原则:先评估,后处理
      经检查发现有心律失常,是不是都需要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
      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外乎有两个:一是避免因严重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心室颤动导致猝死),二是缓解心律失常引起的不适症状。
      通常,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与否,以及心律失常是否引起不适症状等因素,可将心律失常分成三类:一类是“无需治疗”的,一类是需要“适当治疗”的,还有一类是“非治不可”的。
      若患者无心律失常所致的不适症状,且经医生判断该心律失常不会导致其发生危险,则“无需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而言,治疗的意义不大,药物本身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远大于其带来的益处。在临床上,这部分患者占大多数。
      若医生评估后认为,该心律失常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患者自身没有任何感觉,也“必须治疗”。
      介于两者之间的临床情况,如心律失常不严重(如房早、室早、窦缓等),但患者有不适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治疗”,以缓解症状。
      处理:因“人”因“病”制宜
      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各异。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或外科手术等。其中,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1.早搏 主要包括房性和室性早搏两类。若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而患者在发生早搏时,也无明显不适,无论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通常都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本身进行治疗。若早搏引起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则可以选择普罗帕酮(心律平)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早搏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则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多选择胺酮)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患者在被发现有早搏之前,并无不适,但当被告之存在早搏后,则会“突然”出现很多不适。加之个别医生的不恰当解释,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这些患者会经常摸自己的脉搏,并对身体的感觉变得很敏感。此时的治疗,除针对早搏本身外,重点应放在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甚至是抗焦虑治疗上。
      2.房颤 在老年人中很常见(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高达9%)。房颤发生时,脉搏不规则,患者通常会有心慌、胸闷等症状。但随着发作频率的增加或房颤的持续,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通常,医生会根据发生持续房颤的时间、心房大小、心脏功能、患者的症状及意愿等,决定是否治疗,如何治疗。治疗房颤通常采取节律控制(维持窦性心律,尽量减少房颤的发生)和室率控制(不纠正房颤本身,只降低发作时的心室率)这两种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房颤最重要的危害在于容易导致脑栓塞和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既往是否发生过中风、是否合并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等,给予抗凝(华法林)或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治疗。

      3.“病窦”或“传导阻滞” 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若有头晕、乏力、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且心电监测发现有心跳过慢,甚至停跳现象,医生通常会建议其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可以在患者心率减慢时,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发生收缩。这样一来,患者的心跳就不会低于起搏器所设置的最低频率,不会发生心脏停跳等危险。当然,患者如果只是心跳偏慢,无明显不适,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也未发现明显的心脏停跳现象,可暂时不采取治疗措施,定期随访即可。
      特别提醒
      24小时心电图记录中发现一些快速心律失常是很常见的情况,无需大惊小怪,很多时候并不需特殊处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即使心脏结构、功能完全正常的人,也会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甚至短暂的房性心动过速,这主要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化有关。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通常因人、因心律失常本身的特点而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