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心血管 > 正文
  • 睡眠呼吸障碍与心脏病关系密切2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19:22
  • 核心提示:  睡眠呼吸暂停增加男性患心脏病风险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中老年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上升。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
     睡眠呼吸暂停增加男性患心脏病风险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中老年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上升。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循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1927名男性和2495名女性进了跟踪调查并得出上述结论,但他们并未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心血管病发病率之间有明显关联。
      参加调查者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在研究开始时,没有人患任何心血管病,其中24%的男性和11%的女性被诊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但未接受治疗。在跟踪调查期间,一些人相继患上心血管病。
      统计分析发现,对40岁至70岁的男性来说,如果患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那么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68%,出现心力衰竭的风险也会高58%。
      心脏病也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睡眠时易出现呼吸停止,患者的胸腹部呼吸运动及口气流消失,医学上称之为“陈-施呼吸”,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最近还有研究发现,行心脏移植手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消失。可见,这一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
      早在1934年医学工作者就描述了陈-施呼吸的临床特点:
      1. 在患者睡眠或昏迷时出现。
      2. 常在刚入睡时发生,睡眠加深后可能消失。
      3. 陈-施呼吸可使患者频繁憋醒,影响睡眠。

      4. 陈-施呼吸可引起血氧下降,加重患者的缺氧程度。
      5. 缺氧及频繁觉醒使患者白天疲惫不堪,不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陈-施呼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约50%的慢性心衰患者会出现此类异常呼吸模式,且常提示预后不良,其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而“陈-施呼吸”的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80%左右。相反如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吸氧和创通气治疗祛除“陈-施呼吸”,其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80%左右。

      打鼾者要警惕心脏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凌晨是一天中死亡发生的高峰时间,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危险将比其它时间增加三倍。与心脏病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当属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鼾声响度大于60dB,妨碍同室人睡眠者,及伴睡眠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指数大于5以上;夜间血氧饱和度测值偏低,在睡眠期呼吸暂停期间胸腹部可见用力呼吸动作,于憋气末可听到一阵暴发性响鼾并呼出一口长气,并经纤维内窥镜及CT、多导睡眠图等辅助检查可利于诊断。

      打呼噜常常吵得身边的人睡不着觉。然而,它的危害绝不仅限于此。曾黎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使人在睡眠中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其中,急性缺氧会让患者在短时间出现呼吸暂停,有生命危险。而慢性缺氧让患者长时间处于慢性供氧不足的状态,白天感觉困倦、没精神,记忆力、注意力下降。不少老年人的心脏病也与此有关。很多老年心脏病患者常常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后,心脏病也随之好转。
      长期晚上睡觉打呼噜的人,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睡眠咨询,必要时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看看有没有缺氧严重的状况,以及具体由何原因引起,以便对症治疗。
      温馨提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即减肥、戒烟酒、多运动。重点控制晚餐,少喝果汁和碳酸饮料,减少应酬和夜宵;睡前3小时内不碰烟酒;多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步、骑自行车等,每天累积不少于60分钟。另外,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应保持右侧卧位,可避免或减少打鼾、憋气,以免呼吸暂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