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心血管 > 正文
  • 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拔牙需注意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19:04
  •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老年人拔牙让许多口腔科医生犯难。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老龄患者及疾病也相继增多,牙齿疾患是老年人面对的问题之一。口腔科的两大疾病—
      一直以来,老年人拔牙让许多口腔科医生犯难。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老龄患者及疾病也相继增多,牙齿疾患是老年人面对的问题之一。口腔科的两大疾病——牙周病和龋病的多发年龄为55岁以上,而这年龄段恰恰又是心脑血管病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增加了拔牙手术的危险性。一不留神,拔牙就很容易成为心脑血管意外的“导火线”。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年人牙齿疾患呢?是尽量保存还是拔除呢?

      据专家介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症的老人,由于心理因素和病痛刺激,有可能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发生脑血管意外;同时也可能因为血压骤然下降,致心脑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症状,严重可致猝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猝死和脑血管意外)。
      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拔牙应注意
      1. 高龄老人更应谨慎
      70岁以上有心血管病的人对拔牙的耐受力更差,出现危险的机会更多,是否需要拔牙,应充分考虑后再定。
      2. 避免精神紧张
      紧张可使36%的人血压升高,63%的人心律失常,12%的人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所以,拔牙前应打消顾虑,不要过度紧张。服用安定、鲁米那等镇静剂和心得安等心脏的药物,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3. 缩短拔牙时间
      拔牙时间超过5分钟时,有17%的人心率明显加快,37%的人血压升高,65%的人心律失常,14%的人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这就要求由技术熟练的医生操作,病人做好配合,力争在5分钟内完成。
      4. 麻醉应充分
      观察显示,麻醉效果欠佳时,可使42%的人血压升高,55%的人出现心律失常。目前认为还是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效果较好,在充分麻醉后可以达到无痛拔牙,比较安全。
      5. 注意心脏监护
      术前应做好全面检查,对心功能有个准确评价。对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应在严密心血管监护下进行,严格控制拔牙时间和做到无痛拔牙。
      (1)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如果要拔牙,必须病情稳定,无症状,心电显示无严重广泛的心肌缺血,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
      (2) 曾经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更应有半年以上的稳定期。
      (3) 对于病情不稳定,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律不齐,心功能III级以上或心肌梗死与拔牙手术间隔不少于6个月的,均应视为拔牙禁忌症。
      (4) 对于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及各种心脏支架的患者,术前还应考虑用药抗菌,以降低菌血症的发生。
      (5) 高血压患者拔牙,其血压的安全界限应该在150/90mmHg以内,血压的危险界限是180/100mmHg。
      (6) 对临床高龄、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拔牙禁忌症患者,应由内科医师体检,严格把握适应证 ,体检合格后,预约心电监护拔牙。

      根据临床经验和观察,60岁以上的患者对待拔牙不必过于姑息保守治疗,在身体条件尚好时应将保存不太久的患牙早拔除,有的患者为了镶牙需齿槽修整,以免年龄越大,身体条件不利于手术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经过治疗的牙齿会造成以后拔牙的困难而不利于患者。所以,老年人的患牙治疗应该权衡利弊,绝不能无原则的保存,为日后增加复杂情况。
      而为安全拔牙,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还要注意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拔牙前服镇静剂,不宜空腹拔牙,以免引起晕厥,也不能吃太饱,免得加重心脏负担,不能忘记正在服用的降压药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另外,术前含化硝酸甘油片和保心丸,有预防拔牙时发生心绞痛作用,拔牙后要休息半小时才能离开医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