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性病科 > 正文
  • [艾滋病]中医治艾辨证论治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4:54:16
  • 核心提示:

      7.肺气虚
      症状:语声低微、畏风自汗、咳嗽气短、时寒时热、易于感冒、面色光白,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处方:补肺汤加减
      人参、


      7.肺气虚
      症状:语声低微、畏风自汗、咳嗽气短、时寒时热、易于感冒、面色光白,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处方:补肺汤加减
      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苑、云苓、白术。
      8.脾气虚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自汗、舌淡苔薄、脉弱。
      处方:加味四君子汤化裁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云苓、扁豆。
      9.肾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或形寒肢冷、小便频数、耳轮焦干、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益肾
      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云苓、泽泻、丹皮。
      (三)合并症
      在艾滋病的病变过程中,气滞、血瘀、痰浊既是脏腑虚损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且三者相兼互结,互为因果,致使病情更为复杂。因此,对艾滋病之合并证采取理气、活血、降痰、化浊之法至为重要,不可忽视。如肿瘤、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l.气滞:气以条畅为顺,若气血不足,气机失于条畅,亦可形成气滞之证。而表现为胀痛,痛势走串,精神抑郁,胸闷善太息,得失气,嗳气减轻,常可导致血瘀形成症积。当治以行气理气之法,可佐加木香、香附、陈皮、柴胡、香椽、枳壳等药。
      2.瘀血:病程日久,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进一步血行滞涩而形成瘀血、甚则瘀瘕积聚,所谓“肿瘤”或肝脾肿大,或内脏肿瘤,可治以活血化瘀之法,宜用郁金、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灵脂、三棱、莪术等。
      3.痰浊:脾失健运,水湿停留,气化不利,可凝为痰湿,痰浊内停,进而加重其它诸症,故曰“百病皆因痰作崇”,治疗时应佐加化痰浊之药。如清半夏、胆南星、白芥子、竹茹、桔梗、莱菔子等。
      4.肺热壅:艾滋病患者之正气虚弱,抵抗力低,邪气易于侵袭,尤其是邪热壅滞于肺,每易多见,出现痰涎壅盛,色黄而粘稠、胸痛,口苦而干,呼吸气喘等症,苔黄腻,脉滑数。可佐加清热化痰利肺之药,如黄芩、桑白皮、知母、鱼腥草、败酱草、胆南星、竹茹、瓜萎、川贝、苏子、桔红等。
      5.咽喉糜烂及肿痛:在艾滋病程中,亦易出现咽喉糜烂及肿痛之症,其或因于外感,邪袭肺卫所致,或由于内伤,肺胃阴亏引起,故应佐加清利咽喉之品,如牛蒡子、玄参、射干等。
      6.皮肤瘙痒:主要由于血虚生风或湿热内阻所致。前者宜加养血疏风之品,如熟地、川芎、浮萍、僵蚕、蝉蜕等;后者宜加法湿清热之药如土茯苓、苦参、黄柏、地肤子等。
      由于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疾病,故在治疗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常用药物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白花蛇舌草、熟地、当归、柴胡、白芍等。
      二是抗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所以艾滋病患者每易出现感染性病灶,故应注意抗感染,常用药如银花、公英、地丁、败酱、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等。由于艾滋病患者常并发霉菌感染,可酌加抗霉菌药:如苦参、白藓皮、大黄、射干、白头翁、桔梗、鱼腥草、公丁香、石榴皮、黄柏、黄芩等。
    三是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常常伴发各种肿瘤,故当选抗肿瘤药。如三棱、莪术、山慈姑、斑蟊、马钱子、元胡、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蛭、虻虫等。
      二、临床施治原则的研究
      艾滋病的治疗原则,在疾病的早期属正虚邪实者,应以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尚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在中、晚期则以扶正为主。本病宜分阶段治疗,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病临床所见,常寒热虚实错杂,临证须详加辨识。例如艾滋病人腹泻一症,有的需用温补固涩,有的需用苦寒渗泄,有的则需投用分消清利之剂,也有不少患者后期出现伤寒“厥阴下利”证候,而需用乌梅丸治疗者。总之,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证治中,不能拘泥于—法一方一药,应灵活变通,随证施治。
      该病至晚期机体抗病能力极低,其所出现的证候多属虚劳表现。《素问》中有关“五劳所伤”、“五虚死”,《难经》中有关“虚损”,以及《金匮》中有关“虚劳”等的证治均可作为我们临床试治中的参考:
      1.艾滋病的治疗应着重于早、中期患者,即有轻度证状或有血象改变的早期患者或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者,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出现感染时,因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已趋衰竭,此时即使应用扶正补剂,也往往是“虚不受补”出现“攻之不宜,补之不受”的局面,患者常很快死亡。
     2.腹泻、咳嗽、鹅口疮、发热是本病最难控制的症状。腹泻多为黄色水样,便常伴有腹痛、腹鸣、便次频繁,严重者每小时可达2-3次,一般多由念珠菌等所引起,用芩、连等苦寒药常效果不佳,有时用之腹泻反而加剧。咳嗽多呈顽固性干咳,痰粘而少,常伴有胸痛,一般止咳化痰药难以奏效。鹅口疮的治疗效果也差,锡类散冰硼散
    等药局部外用仅可暂时缓解。发热以低烧为多见,一般辛凉清热剂难以控制。  3.肺结核疟疾、鹅口疮、贫血等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病至后期均形体消瘦,神情疲惫,气短,盗汗,关节酸痛,低烧而心率快。血化验血小板一般正常,但白细胞减少者多见,淋巴细胞多偏低,血红蛋白低,血沉快。如患者白细胞总数<3000/mm3以下者,预后极差。
      4.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皮肤丘疹或水疱样皮疹,大小不等,瘙痒,或出现大片黑褐色苔藓样皮疹,经治疗可部分减轻或消退,但易复发。患者的头发多呈稀疏而枯槁无华,可能与贫血有关。大多数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颌下、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无明显压痛,部分患者治疗后可缩小。
      5.多数患者脉、舌有变化。脉多细数无力,部分患者治疗后随着症状的改善而呈细脉。舌苔以薄黄多见,薄白次之,少数呈花剥苔或黄腻苔,白腻苔很少见。经治疗后,部分病例由薄黄苔转变为薄白苔,厚腻苔转变为薄腻或薄苔,花剥苔减轻或消失。舌质多淡红,少数为舌质红,或舌有瘀斑,或有白点及白色腐状物(鹅口疮)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获好转。但对舌有白点或白色腐状物者疗效较差,很难消除。
      6.因患者抵抗力差,出现脓肿溃疡者亦颇多见。脓液多呈清稀状,创口不易愈合。脓液培养有的有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等多种细菌混合生长。对此脓肿溃疡的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托里排脓为主,不直单纯使用清热解毒的苦寒药。
      7.感染是本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经治疗后虽可获暂时缓解或消失,但因病毒难于清除,免疫功能低下,故在本病的整个病程中,感染常可反复频繁发生,并常成为本病多见的致命原因之一。
      8.艾滋病患者易受到社会与其周围人们的冷漠与歧视,因此,患者常情绪低落,有孤独感及严重的失落感,多不愿暴露自己的病情,尤其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常不愿接受治疗。消除社会、心理因素的干扰,取得社会的同情和支持,这对开展本病预防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中医临床对症施治
      美国汉方医药研究所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了一些成就。治疗以顺天堂成药为主,加单味中草药组成专用方,含扶正祛邪原则。单味药以菊花、槟榔、厚朴、七叶莲、白头翁,紫花地丁为佳。该所对艾滋病的几种并发症提出了有效的对症处理方法。(l)疱疹病毒感染用龙胆泻肝汤;(2)腹泻,尤其是顽固性腹泻用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3)贫血:用鹿茸为主的处方加桃红四物汤;(4)结核及非典型结核:知柏八味丸、清肺汤;(5)白色念珠菌感染:人参汤加黄连、温清饮;(6)内分泌紊乱,月经异常:用加味逍遥散、桃红四物汤交替用药效果较好。
      此研究所的人员用中药治疗的27名艾滋病患者,在为期半年的时间内,l1人病情好转,l名死亡。死亡者系艾滋病晚期才参加治疗的。27人中原有12人不能参加工作,治疗结束时已减为4人。可见其用药是对证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