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肾病科 > 正文
  • [肾衰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15:01:14
  • 核心提示: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将中药汤剂灌注到人体结肠腔内,并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结肠内和肠粘膜上的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以建立起“快速降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将中药汤剂灌注到人体结肠腔内,并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结肠内和肠粘膜上的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以建立起“快速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系统,从而达到“非透析疗法”治疗肾衰、尿毒症的目的。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临床表现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由于毒素贮存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中药灌肠就是针对以上特点在结肠腔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非透析”排毒系统,充分开发和利用肠粘膜的潜在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稳定内环境,提高其对体内有毒溶质和由结肠吸收的“潜在性毒性化合物”的清除率,以达到治疗肾衰、尿毒症的目的。它是继口服、注射外,治疗肾衰、尿毒症的一种全新的给药、治疗途径。
      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即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唐代以后各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但主要仍适用于便秘
    患者的润肠通便。而在近代已出现了用中药灌肠疗法大便不通、肠道寄生虫病、溃疡病、肛门局部病症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疗法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不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数百种常见病证的治疗,更因其给药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一种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手段。特别是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使血肌酐、尿素氮等通过肠道而增加排泄,在肾病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中医保守治疗尿毒症的优势及特色。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直肠点滴法两种。  中药灌肠疗法的适应症:
      1.早、中、晚期肾功能不全 ;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衰及尿毒症期血肌酐在1000umol/L之上的患者。
      2.水肿腹水;尤其适宜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等引起的重度水肿及肝腹水患者。  3.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引起的恶心、呕吐、腕腹胀满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特点:
      1.完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并可将不同时间的辨证所选方药,及时注入直肠,直达病所或经吸收后再布散于全身,以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
      2.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疗效的提高,直肠给药吸收与口服给药吸收总量的比值是5:1,与静脉给药吸收的总量无区别。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增加100%。
      3.中药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且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
      4.弥补了口服给药的不足,缓和了因药物格拒或吞咽困难、禁口等不能下咽的局限,增加了医疗手段。药物高位灌肠,不仅有效成分不易被消化破坏,且有利于肠粘膜的吸收,并可避免病人的呕吐反应。
      5.直肠给要比口服药物吸收更快、吸收更有规律,治疗作用维持时间长,疗效也更可靠,并且灌肠疗法简便易行,无并发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