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脾胃科 > 正文
  • 胃痛别小瞧 养胃要治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9-01 15:36:50
  • 核心提示:现代都市人中,很多人本身就像工作狂,工作起来几近疯狂,废寝忘食,而一些人又是被迫成为工作狂,为了生计,不得不疲于奔命。这种工作起来就忘记吃饭,努力赚钱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胃备

    现代都市人中,很多人本身就像工作狂,工作起来几近疯狂,废寝忘食,而一些人又是被迫成为工作狂,为了生计,不得不疲于奔命。这种工作起来就忘记吃饭,努力赚钱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胃备受折磨,很多人兴许觉得胃痛无关紧要,胃在您心中真的就那般轻于鸿毛吗?当胃痛成为常年客的时候,您还能如此轻松地面对吗?胃痛是病,得重视,得治疗!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病因比较复杂,凡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寒邪内犯、中阳虚弱、胃阴不足、瘀血凝滞等,都可引起胃痛,而且常与泛酸、嘈杂、嗳气等症状并见。初起都属于实证,大多由于气滞、食滞、寒凝或热郁所致,久病就出现虚证,如中阳虚弱、胃阴不足、气血衰少等,但往往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痛久不愈,必入血络。”故进一步发展,多由气滞而致血瘀。所以临证时应该明确胃痛的病因、病程的长短、发病的规律和病证的性质。宋爱老认为,必须审辨胃痛之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和在气在血之不同,还须观察肝、脾两脏对胃的影响。尤其是证候之间相互转变,要注意随证施治。治法必须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只执著于止痛。

    胃阴亏虚,胃痛脘闷——益阴调气

    蔡某,女。

    一诊:四月三十日。胃痛十余年,时时发作,平素急躁多怒,形体消瘦,此肝气素旺,木强土虚。数月来频发不已,服辛香行气止痛之剂,而胃脘疼痛仍剧。刻诊神疲色萎,胃痛绵绵,时轻时重,胸脘痞胀闷瞀,不思饮食,或作嗳气,或为嘈杂,咽燥口干,夜寐欠安。脉细弦而数,舌质嫩红,中有干糙微黄花剥苔。肝失调达,气滞不宣,而胃阴耗伤,营气亦衰。治宜养阴和胃为要,参以疏肝,法宗一贯煎意。

    南沙参四钱八分,鲜石斛五钱,苋麦冬四钱,当归三钱,川楝子三钱,原白芍四钱,炙甘草二钱,广陈皮二钱,茯苓神各四钱,炙知母二钱四分。

    二诊:五月五日

    胃痛次数较减,时有灼热之感,夜寐稍安,神色稍佳,口咽渐有津润,干渴较减,但仍不思饮食,胃气不醒,亦胃阴耗伤使然。舌嫩红,苔花剥,而黄色已淡,脉细弦。胃阴耗伤,气机不宣,仍守前法,参以甘酸化阴。

    南沙参四钱八分,川石斛五钱,苋麦冬三钱六分,全当归三钱,原白芍六钱,川楝子三钱,炙甘草三钱,乌梅肉二钱,生谷芽三钱,延胡索三钱,知母二钱四分。

    三诊:五月十日

    胃痛较缓,稍思饮食,食后略有嗳气,痞闷未除,而大便二日未解,舌红嫩,苔薄,根部尚有花剥,脉细弦。凡物体阴而用阳,阳之用,依赖于阴之体,故胃阴虚衰,胃气必然难以舒展,是以嗳气、痞闷,胃纳呆滞。进剂以来胃阴渐复,诸症均减,惟中焦燥结不通,恐津气受灼,胃阴更难支持。前方需参润肠通幽,芳香行气。

    全当归四钱,川石斛四钱,南沙参四钱八分,延胡索三钱,乌梅肉二钱,生谷芽三钱,蔷薇瓣二钱,绿萼梅三钱,原白芍六钱,炙甘草三钱,火麻仁三钱,瓜蒌仁四钱。

    四诊:五月十四日

    大便得通,但液枯肠燥,干结难下。二日来胃痛未作,胃气渐苏,饮食稍增,舌质仍红,苔转薄白,胃部尚觉痞闷,起则头昏,动则少气,脉细,弦意稍缓。治再养阴和胃,兼参益气。

    太子参三钱六分,北沙参四钱八分,川石斛三钱,全当归三钱六分,原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怀山药四钱,薏苡仁五钱,云茯苓五钱,绿萼梅二钱四分,佛手片三钱,火麻仁三钱,建神曲三钱。

    五诊:五月二十日

    胃脘疼痛已止,胃纳渐增,惟食后偶有嗳气,胃气尚失和降,余症均安,脉转濡细,舌嫩红,苔薄白。治参调气和胃,但仍以顾护胃阴为要。

    太子参二钱四分,苋麦冬三钱六分,玉竹三钱,佛手片二钱,川朴花八分,绿萼梅二钱四分,怀山药四钱,川石斛三钱,炙内金三钱,生谷芽四钱。

    本案为胃阴耗伤,胃失和降,以致胃痛淹缠不愈。但据患者体质,仍有郁火内伏,并非单纯的胃阴不足,因此出现舌苔薄黄花剥。后来大便燥结不下,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阴虚是其本,伏热是其标。宋爱老在本案按语中指出:“胃阴虚衰,胃气必然难以舒展。”并用“体阴用阳”的关系来加以阐述。因为胃阴与胃阳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胃阴是胃气的物质基础,胃气须依附于胃阴(包括津液)而存在,所以胃阴耗伤,胃气就不能发挥其受纳、消化、顺降等正常功能,而导致胃失和降。这就是本病的病变机理。在治疗方面,涉及养阴和胃、疏肝理气,以及清热、通下等几个方面。根据本病的特点,养阴不宜滋腻,理气不宜香燥,所以选取一贯煎、芍药甘草汤两方加减化裁。用沙参、麦冬、石斛养胃阴;取川楝子、陈皮疏肝和胃以调气;且以芍药柔肝,甘草和中,两药合用则有甘酸化阴、缓急止痛之效;佐以知母清胃热,益胃阴。服药后略见疗效,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乌梅甘酸化阴,谷芽开胃,延胡索止痛。三诊以大便燥结,气机不利,用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蔷薇瓣、绿萼梅芳香化气。四诊以后,胃阴渐复,各种症状基本消失,但少气乏力,出现气虚征象,于是用益气养阴、调气和胃的方法调理善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