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脾胃科 > 正文
  • 慢性萎缩性胃的炎诊断依据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3:40:24
  • 核心提示:   病因病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
      病因病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凉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老年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久病致瘀诸因素都可使脾胃功能受损,升降无力,气机运行不畅,而呈现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等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邪越结则正越虚,常互相影响,难以速愈。
      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一般来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胃脘部胀满: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多见,有的患者感觉胃部痞闷或胃脘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暖气频频。
      (2)胃脘部疼痛:胃脘部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与胃脘部胀满同时出现。呈胀痛、隐痛、钝痛,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剧痛或绞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胃脘部有局限的压痛或深压不适感。有的患者仅感胃脘部不适或难受,可名状。
      (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部分有泛酸现象。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
      (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虚弱的症状。
      (5)贫血: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长期营养不良剂补充不足所致,后者因内因子缺乏致使维生素B12减少所致。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结膜色淡,面色萎黄,甲床色淡或苍白等。
      诊断依据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1)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
      (2)症状体征: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

      (3)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有颜色改变、变薄、血管透见及增生性改变。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的粘膜颜色也不一样,红色强的部位也带灰白色,而灰白、灰黄的部位也有略隆起的小红点或红斑存在;萎缩粘膜的范围也不一致,可以以弥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呈小灶状,境界常不明显。因腺体萎缩而使胃粘膜变薄,血管隐约可见,萎缩初期可见到粘膜内小血管,重者可见到粘膜下大血管,呈暗红色树枝状。腺体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粘膜层变厚,此时不能看到粘膜下血管,只见粘膜表面粗糙不平、颗粒或结节,有僵硬感,光泽也有变化。
      (4)病理检查:表现为固有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以及固有膜炎症、淋巴形成、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可有可无)等。
      (5)X线餐检查:可见粘膜皱襞减少、平坦,胃窦胃炎可见胃窦轮廓呈钝锯齿状,窦部痉挛,也可有粘膜紊乱、充盈缺损、向心性狭窄等改变。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缺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