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精神科 > 正文
  • 帕金森病和便秘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王炜为 时间:2014-05-19 14:49:12
  • 核心提示:说起帕金森病,人们多数想到的就是安静时手或腿会有节律地抖动,或者是行动很慢、动作笨拙、表情呆板,再或者就是走路时一侧或两侧上肢摆动减少,开始行走时双足好像被胶粘住一样起动困难。其实帕金森病除了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这些运动症状外,还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多汗、尿频、失眠、抑郁等。其中“便秘”可以说是最让帕金森患者为之苦恼的问题之一。
    临床上大约60%-8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表现为每周大便小于或等于两次,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和病情发展,便秘也随之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

    说起帕金森病,人们多数想到的就是安静时手或腿会有节律地抖动,或者是行动很慢、动作笨拙、表情呆板,再或者就是走路时一侧或两侧上肢摆动减少,开始行走时双足好像被胶粘住一样起动困难。其实帕金森病除了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这些运动症状外,还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多汗、尿频、失眠、抑郁等。其中“便秘”可以说是最让帕金森患者为之苦恼的问题之一。
        临床上大约60%-8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表现为每周大便小于或等于两次,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和病情发展,便秘也随之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另外,便秘被认为是帕金森病运动前期最有力和持续时间最久的证据,甚至早于运动症状数年甚至数十年发生。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长期便秘的男性年老后更容易得帕金森病,大肠蠕动增加则罹患帕金森病的危险就会降低,便秘者比正常人罹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要高出2.7—4.1倍。
        那么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是如何发生的呢?
        1.肠神经变性所致的结肠运输延迟:与中枢和周围副交感神经核变性有关,已证实迷走神经核、中间外侧核、胃肠道的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丛存在这种变性。
        2.出口梗阻:便秘更多的是与固体物质在结肠的有效运输有关。
        3.抗帕金森药物:对胃肠能动性影响最大的是抗胆碱药和左旋多巴,尤其是抗胆碱药,有明确致便秘的作用。
        4.运动减少:由于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常常活动少,缺乏足够的锻炼,也不利于肠蠕动。
        5.饮食结构不良:帕金森病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因受到咀嚼功能下降和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的影响,通常都吃一些加工精细的食物,且量又偏少,长此以往不但营养摄入不足,而且因缺乏纤维素,粪便容积减少,影响排便。    
        6.情绪抑郁:帕金森病病程长,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胃肠道受到植物神经调节,焦虑情绪使患者的植物神经紊乱,进而影响胃肠道功能。
        那么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如何治疗呢?
        1.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达到增加粪便容积目的以利于排便。此外还要多饮水,宿便在结肠停留时间延长,水分从粪便中过分吸出,粪便干结,每天6—8杯水,能补充胃肠道水分,软化粪便。
     2.养成排便习惯:养成每曰定时排便的习惯,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
        3.适当运动和按摩:对病情较轻的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改善胃肠蠕动,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有利于排便。可打太极拳、做五禽戏等缓慢的有氧运动。对病情较重且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做腹部按摩:一种是双手自胸腔肋骨下缘从上往下按摩,在向下的过程中用一定的力’量下压腹部,每天反复多次;另一种是双手交叠放在脐旁一寸,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向外做环行按摩,每天反复多次。
        4.情绪疏导:家人应用热情、尊重、真诚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一般轻度以下的焦虑和抑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即可改善,若是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抑郁和焦虑的药物进行治疗。
        5.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西药有开塞露、乳果糖、酚酞、西沙比利等,中成药有麻仁软胶囊、大黄苏打片、芦荟胶囊等。
        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因求速效,通便药物剂量越吃越大,种类越用越多,甚至自行购买泻下药,混乱用药,最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什么药都不起效果。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便秘的优势在于中医的辨证论洽,针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采用从肺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肾论治等,分清虚实,从气血阴阳五脏入手,综合调理,方法很多:如“从肺论治”,肺和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便难,肺气肃降则便通;再如“从肝论治”,肝喜条达主疏泄,肝气郁结、津液不行则便秘,气机条达、升降有司则便通;又如“从脾肾论治”,肾主水司二便,肾虚则津液枯,津亏则肠燥便干,肾实则津液充,津足则肠润便通。总之治疗便秘均以恢复胃肠道功能为主方针,而非一味单纯地运用泻下药物来通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