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精神科 > 正文
  • [预防抑郁症]莫生气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3:47:32
  • 核心提示:   武汉归元寺有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若能以此为处世的座右铭,相信社会和家庭都会变得和谐,个人也会变得坦荡康乐
      武汉归元寺有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若能以此为处世的座右铭,相信社会和家庭都会变得和谐,个人也会变得坦荡康乐。  古时有一个妇人,喜欢为一些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开导。高僧听后,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上锁而去。
      妇人气得跺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气我自己,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故事中的谈禅说道似乎有些玄妙,但的确讲出了不应该生气的道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人交流,而在交流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你的看法,认同你的为人。许多的客观事物,也并不会因你不喜欢就不存在。生气发火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遇到麻烦时作出的一种反应,本无可厚非。不过,当您要发火时,为什么不想想,为这些事生气,除了气坏你的身体、增加对立情绪外,有什么作用吗?做人要想得开,尽可能用理解、幽默或换位思考或转移情绪等方法来化解心中的怒火,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别人怎么看怎么做是别人的事,何苦为了别人的看法、做法自己气自己呢?
      初入社会,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说:“人如果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儿,千万不要发火。因为如果是你的不对,那应该生气的是别人而不是你;如果你是对的,你更不应该生气,否则,你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怒气会使体内一种导致炎症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这种蛋白质称为C反应蛋白(CRP),它会导致炎症。炎症反应会使动脉内层硬化,使之更易堵塞。看来,“想开点,别气坏了身体”不但有人文科学依据,也是有自然科学依据的。
      武汉归元寺有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若能以此为处世的座右铭,相信社会和家庭都会变得和谐,个人也会变得坦荡康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