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约有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罹患骨质疏松性骨折,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如何才能呵护骨骼健康呢?
骨质疏松的10个警报信号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
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2、吸烟。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
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
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5、出现饮食紊乱症。
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
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
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
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
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
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
三问骨质疏松
1 为什么骨质疏松青睐女性呢?
在所有患有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人群中,女性占66%。孙强主任说,女性如果到了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骨吸收会超过骨形成,导致骨质快速丢失而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过,目前骨质疏松年轻化的趋势也很明显。一些二三十岁的女性也患骨质疏松,显然是不良生活方式的问题。
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举行的骨质疏松会诊当中,一名38岁的女白领引起了专家注意,她最近总是感觉腰酸背痛,去推拿按摩也不见起色。后来才发现,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孙强主任了解到,这位女白领每天上午7点出门上班,到单位因为怕晒,都拉上厚厚的窗帘。另外她还有个习惯,就是化妆,平时基本上不化妆不出门。
“现在很多女性从事办公室工作,缺乏运动,不常晒太阳;”孙强说,另外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过度节食减肥,都会让年轻女性骨量流失,患上骨质疏松。
2 补钙是否能治疗骨质疏松?
很多人一看到“骨质疏松”,就会立刻想到要补钙。现在很多的子女经常会给父母买点钙片,甚至不远万里托人从大洋彼岸买价格不菲的保健品来孝敬老人。补钙真的能治疗骨质疏松吗?
“人体骨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包括骨重建和骨破坏两个重要环节。”孙强主任打了个比方,人体骨骼的钙储备,就好比是一个装满水的桶,它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进水阀门相当于补充钙及矿物质原料,出水阀门相当于钙质的流失。
在青壮年时期,通过钙磷代谢的动态调节,水桶中的水位始终是恒定的。一旦进入更年期(尤其是女性进入绝经期),由于出现内分泌紊乱(女性失去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出现进水阀门关小,出水阀门开大的现象,导致水桶中的水位不断下降,最后导致水桶干涸,油尽灯枯。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策略是尽可能“开大进水阀门,关小出水阀门”,要是仅仅靠不断补充钙而忽视骨质疏松这个钙流失“漏洞”,不能使其达到一个动态新平衡的话,那么“补钙”就事倍功半了。
3 骨质疏松需要用药物治疗吗?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它们可以为骨的形成提供原料。但骨质疏松发生后光靠补钙和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堵漏。因此,通常还需要加用一些抗骨吸收药物,或者是促骨形成药物。针对多次骨折以及骨量很低的老年患者,抗骨吸收药物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通过促骨形成药物治疗重建新骨,可减少中重度骨折的患病概率。
完整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处方除了药物治疗还应包括: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重视运动、适当光照及注意生活饮食习惯。
(一)富含钙质的食物
奶制品如牛奶、奶酪;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蛋;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海制品如鱼虾、海产植物、贝壳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奇异果等。
(二)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同时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质量,稳定关节,加强灵活性,提高机体抗骨折能力。运动处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增加肌力和耐力的运动方式 上肢拉力训练及手的握力训练,用于防治肱、桡骨的骨质疏松;单腿站立、下蹲加拉力训练;下肢后伸,外展运动;靠墙下蹲训练可用于防治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直腿抬高、桥式运动、躯干伸肌等运动训练,用于防治胸腰椎的骨质疏松。
有氧运动 也就是整个运动过程在有氧代谢中进行。一般老年人的运动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测算方法为:(220-年龄)次/分。运动形式有散步、有氧体操、太极拳太极剑等。可以通过刺激骨骼,增加骨量,防止骨量丢失。建议每日步行2000-5000米,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
游泳及水中负重训练 游泳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强壮骨骼,还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游泳由于不过度增加膝关节及脊柱负荷,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及有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及腰椎病变患者。
改善平衡能力训练 包括站位、坐位、卧位的平衡训练,预防跌倒。
(三)适当光照
(四)注意生活饮食习惯
戒烟、戒酒、适量咖啡、少喝碳酸饮料、忌过咸食物、控制钠的摄入量。菠菜、苋菜等蔬菜含有较多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可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分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增加钙的吸收。
骨质疏松不妨试下三大食疗方
1、枸杞子30克,羊肾1只,肉苁蓉15克,梗米60克,盐适量,将羊肾剖开,去内筋膜,洗净切碎。将掏祝于、肉苁蓉、粳米洗干净,与羊肾同故人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待粥将成,加入食盐调匀即可食用,早晚加温食用。
2、羊脊骨(连尾)1具,茯苓20克,补骨脂12克,梗米60克,葱、生姜、食盐各适量,将羊脊骨洗净,剁碎捣烂,补骨脂研粉备用。取羊脊骨碎块及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煎煮至粥五成熟,将补骨脂粉加入搅匀,继续煎煮,至粥将成,将葱、姜、盐加入搅匀即成,分次温食。
3、龟板100克,鸡蛋壳100克,白糖50克,将龟板勺捣蛋壳洗净沥干,炙酥研为细末,加白糖调匀,每天2次、每次5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