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症状群,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要点】
一、病史
常有落枕史,颈肩痛沿颈神经向上肢和手部放射,严重者呈针剌、电击样。反复发作,劳累或受凉易诱发。部分病人可并发头晕、耳鸣或耳痛。
二、体格检查
1.颈部活动受限,下颈椎棘突部、肩胛骨内上角压痛。
2.牵拉实验及压头实验阳性。
3.相应神经节分布区感觉减退,如颈5-6椎间盘突出时,刺激颈6神经根,患侧拇指、食指感觉减退。
4.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5.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减退,重者可有肌萎缩。
三、辅助检查
x线摄片显示颈椎前凸消失或者反屈线,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斜位片显示可见骨刺,椎间孔变小,必要时行脊髓造影,CT检查及MRI扫描。
【康复治疗原则】
一、牵引治疗
1.颌枕带牵引:适用于脊髓型以外各型颈椎病。坐卧位均可进行,头屈15度左右,牵引重量位5-18千克左右。牵引时间以项背肌能耐受为限,一般每次5-15分钟,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2.颈托和围领:固定颈椎,还有一定撑开牵引作用,以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而行动不受影响,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及术后病人。
二、正骨推拿:根据错位类型选择正骨推拿手法。
三、理疗:适用于各种颈椎病。
1.高频热疗。
2.低中频电疗法。
3.光疗,如红外线、各种弱激光照射以及偏振光、超激光等。
4.高压静电、高电位等。
5.石蜡疗法、熏蒸疗法等。
四、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特别适宜急性期过后的患者。
五、药物治疗
1.外用药:局部使用,以止痛、消肿、活血为主,多用各种膏剂、贴剂及外用酊油剂。
2.内服药物及对症治疗:急性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松弛肌肉为主,多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3.封闭及穴位注射:有经验者可在颈部神经根出口处进行局部封闭、神经阻滞治疗。
六、针灸治疗: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七、小针刀、微型外科治疗。
八、神经根有严重骨性压迫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九、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调整治疗。加强颈部功能锻炼,预防复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