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骨伤科 > 正文
  • [肩周炎治疗]大调手法治疗肩周炎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13:21:02
  • 核心提示: 大调手法是一套以上肢运动为主的自我保健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舒经活血调整脏腑机能,以防治疾病的功效。

      本法系根据古代导引功法整编而成,近年来用于
    大调手法是一套以上肢运动为主的自我保健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舒经活血调整脏腑机能,以防治疾病的功效。

      本法系根据古代导引功法整编而成,近年来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基本内容]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站式,两足分开,略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下垂体侧,手掌向内,十指舒伸,头微前倾,眼微闭,唇微合,舌轻舐上腭,凝神调息后,左右旋转眼球数圈,叩齿、漱津适度,然后按如下顺序操练。

      一、两手按下指相连:两手从体侧向腹部合拢,掌心向上,指端相对,如端物状向胸部移至膻中穴,覆手下按,如按弹性物般向下推至丹田,上下反复3次后,两手置胸前。

      二、撒手抛开两肋边:接上式,两手掌向上,下落至体侧,掌心向内,上移至胁肋,形如按摩。

      三、两手上托擎天柱:接上式,两手掌向内,从两肋向头部耳际上移至头顶,手掌向上,指端相对,如托重物上举,头微后仰,眼视手托之“物”。

      四、翻掌如推太行山:接上式,两手下落胸前,手掌向外,臂前推,上身微向前倾,然后缩臂,双手仍置胸前。

      五、两手握拳击小腹:接上式,直身,双手握拳从胸前向两侧环绕至腹前,以拳心轻击小腹3次。

      六、背后圈前挂胸间:接上式,两拳自腹部下移,分向两侧舒伸,由拳渐展掌,自下向上环绕,再握拳至胸前,肘向上,拳下垂。

      七、两手携石叩肩井:接上式,肘向下,拳上举,两臂直伸,臂渐下落,拳叩两肩。

      八、虎背熊腰面朝天:接上式,两拳自两肩下降至腰部,向两下方舒伸,向外环绕至背后腰际,顶住腰眼,身躯尽量后倾,颜面向上视天,略停后,身直立,屈肘于两胁,两拳伸开。

      九、两手提闸似放水:接上式,两手从胸前随上身前俯而垂臂下伸至足前,手渐握,如抓重物上提,身随乏舒直,两目下视或意守涌泉。

      十、摇肩晃膀舒自然:接上式,两拳伸开,两手对搓,浴面、揉目;转动两肩胛,扭腰晃膀,两手在胸前,手指向下,松软欲坠;两足原地轻轻弹跳,肌肉上紧下松,3-5分钟后收功。

      以上各式在操练过程中须鼻吸口呼,力求深、长、匀、慢,气随意行,手随气动;意、气、力三者协调若一。每日可操练1-3次。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病的防治,尤适于上肢关节、肌肉疾病,如肩周炎、网球肘、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头面疾病及胸腹内脏虚损,如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无病者亦可以此保健养生。

      [注意事项]

      l、本法操练时动作要轻松自然,不可用拙力。

      2、本法不宜于饱食后即练,至少须在饭后半小时以后。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本疗法。身体虚衰而不能站立者,不可勉强应用本法。

      4、凡急性病和严重器质性病变需配合其他阿里功法。

      [按语]

      本法简便易行,只要有立身之地即可进行,许多慢性病症久经药治无效,而用本法后往往可以获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