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丙肝是由于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坏死和纤维化的一种传染疾病,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地危害,现已成为落入
丙肝是由于感染了丙型
肝炎病毒导致
肝脏坏死和纤维化的一种传染疾病,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
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地危害,现已成为落入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如何预防。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有: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90%的丙肝患者是由于输血或输血制品造成感染,但目前
无偿献血代替有偿献血,加之自1992年对献血员筛选
后,输血感染造成丙肝的
病例减少,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以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
无法完全筛除HCV
RNA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
(2)经破损的
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
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
牙科器械、内窥镜、侵袭性操作和
针刺等也是经皮暴
露的重要途径。公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
耳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
性交及有性乱
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
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
HIV感染时,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
吻、拥抱、喷嚏、
咳嗽、食物、
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
无皮肤破损极其他血液暴露的一般接触不传播HCV。
丙型肝炎临床症状不突出,所以预防很重要。丙型肝炎的预防,目前还主要靠切断传播途径。需要输血的患者应采用正规血站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受牙科治疗应到正规
医院口腔科就诊;不要随意扎耳孔、纹身;要远离毒品,杜绝静脉吸毒;避免交*使用注射器和
针灸针;避免性乱和不洁性交,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用安全套,以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
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以最大可能防止母婴的传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