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肝病科 > 正文
  • 乙肝抗病毒药物利弊分析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09:26:55
  • 核心提示:   我们知道,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两大生力军——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那么,这两大类抗病毒药物有什么特点?如果把它们对比一下,它们各自又有哪些长处
      我们知道,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两大生力军——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那么,这两大类抗病毒药物有什么特点?如果把它们对比一下,它们各自又有哪些长处和短处?这是许多人不了解的。

      优点之争
      ●核苷(酸)类似物抑制乙肝病毒能力强,适用于各种慢性乙肝、肝硬化等患者,口服方便。治疗HBV复制能快速得到抑制。
      ●与核苷(酸)类似物相比,在1年左右的疗程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派罗欣)治疗,e抗原转变为e抗体的比例较高(医学上将上述转换过程简称为e抗原血清转换),意味着疾病得到控制,少数治疗者乙肝表面抗原甚至可消失,且年轻患者使用效果更好。
      作用机制之争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对病毒的反复免疫清除,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斗争形成了拉锯战。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对抗乙肝病毒有两个策略,一是让病毒复制的能力受到抑制,二是让机体免疫清除能力再强一些。
      ●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干扰素兼具抑制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清除能力的作用。其中,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商品名:派罗欣)的效果更好,它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盟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批准用于乙肝治疗。
      缺点揭短
      ●核苷(酸)类似物e抗原血清转换率比较低,需要长期治疗,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应用都会发生耐药变异,如拉米夫定诱导的乙肝病毒耐药变异发生早且发生率高,新近批准使用的核苷(酸)类似物虽然报道耐药发生率低,但仍需进一步观察。
      ●干扰素需要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一周要注射三次,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a-2a也要一周注射一次。使用干扰素副作用明显,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周围血象下降等,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可自恢复。价格比较高也是此类药物的缺点之一。
      疗效之争
      看了上面的比较,那么哪类药疗效好呢?其实,药物疗效好不好取决于药物和使用者个体情况两个主要因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派罗欣)在e抗原血清血转换优势强、治疗疗程明确,且不会发生停药反跳以及耐药变异,是初治病人以及年轻病人的理想选择。但其价格高,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不能坚持完成疗程,那样就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有的患者难以承受,那样就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地抑制病毒,且服用方便,但治疗时间比干扰素长,强调维持治疗。已发生肝硬化的慢性乙肝者,若把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像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一样终身服用,很容易诱导病毒耐药变异,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