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肝病科 > 正文
  • [肝硬化]肝硬化的检验指标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09:25:56
  • 核心提示:  我国人口中患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者众多。许多人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长期迁延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
     我国人口中患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者众多。许多人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长期迁延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慢性乙型肝炎,约1.7亿人患慢性丙型肝炎。此类感染者中约20%~30%会发生肝纤维化。此外,患非酒精性脂肪肝者也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
      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总的来说是不能改善甚至日益加重的肝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
      已明确的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外基质(ECM)及其受体,包括多种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的表达水平等均不同程度地参与肝纤维化的过程。
      实验室诊断指标向来是医学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由于检验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推出的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指标达20余项,如上面提到的参与肝纤维化的各种因子,但尚无一项能单独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文献报道较多且在欧洲普遍使用的Ⅲ型前胶原氨基肽(PⅢP),经系统评估证明其缺乏肝特异性。血清透明脂酸(HA)的特异性也不佳。
      明确诊断肝纤维化及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仍然是肝脏活检。但肝活检系侵袭性检查,又受穿刺量小及部位的局限,且在结果判定上存有误差,也难以常规应用。于是,肝病专家们积极研究新方法,试图综合应用常规的试验指标,使之既能准确地判定肝纤维化又能常规应用,方便临床和患者。
      如美国肝脏病学会提出的肝损伤指标的临床应用指南中,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提倡用血小板计数,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测定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4项常规指标的组合。
      血液中血小板指数量的减少与肝硬化的程度关系密切。如慢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逐步减低很有可能发生了肝硬化。正常人的血小板指数为150~250×109/L,即每微升15~25万,低于10万则确定为血小板减少。
      血清ALT与肝损伤的程度关系最为密切,组成人的血清ALT不超过40单位/升,是检查肝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血清中的白蛋白只有肝细胞才能合成,白蛋白的量最能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均减低,证明了病情的严重程度。
      检查血清白蛋白的量可判定肝纤维化的进程。人血清中的白蛋白应为3.5~5.0克/升,低于3克/升可能出现水肿。血浆凝血酶原也同样只能由肝细胞合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即表示含量减少。正常的凝血酶原时间为不超过正常对照的3秒,如大于3秒说明凝血酶原合成量减少,肝细胞的合成功能减低。
      最近有专家提出诊断肝纤维化的积分法,积分中的项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胆红质,上述的血小板、ALT、白蛋白、凝血酶原4项再加血清γ谷氨酸转肽酶和血清透明质酸等。每项异常给予不同的分数,累计为总的积分。由总积分来判定肝纤维化和严重程度,这样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