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肝病科 > 正文
  • [丙肝]认清丙肝病毒 规范诊治可治愈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09:25:39
  • 核心提示: 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一倍,中国每年报告的丙肝病例也在逐年增高,2007年
    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一倍,中国每年报告的丙肝病例也在逐年增高,2007年,中国丙肝发病的报告人数超过10万人,病例数比2006年上升了30.01%,在经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中占第二位。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和北京地坛医院的谢尧教授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肝病论坛”上同时指出:“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丙肝抗体(抗HCV)筛查,对于已经确诊的丙肝患者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丙肝是可以被治愈的!”
      由于丙肝起病隐匿,初始症状不明显。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都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75%-85%的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也是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与丙肝带来的严重危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丙肝认知度低。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庄辉院士也指出,目前临床上只有不到30%的丙肝患者得到确诊,所以提高群众以及医务人员对丙肝的认识至关重要。
      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使用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凡接受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或者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粘膜损伤的人群都为丙肝的高危人群。
      庄辉院士明确指出:“慢性丙肝的检测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测,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抗体检测呈阳性,再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确定是否罹患丙肝。”即高危人群首先进行丙肝抗体(抗HCV)检验,如果结果阳性则进行丙肝基因(HCVRNA)监测,如果HCVRNA阴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这时就不需要治疗了,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说丙肝抗体和丙肝基因均阳性,则可以明确是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
      中华医学会2004年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认为,只要确诊感染了丙肝病毒,无论肝功能是否业已异常,都适合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明确指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丙肝治疗的标准方案。北京地坛医院肝炎科主任医师谢尧教授指出:“随着丙肝治疗方案的发展和优化,丙肝治疗的疗效也愈来愈有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六成到七成患者可以获得病毒的有效清除。”2007年欧洲肝病年会上公布的研究数据进一步证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丙肝患者,停药后平均随访至4.1年,99%患者疗效持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方案中,派罗欣+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持续应答率可达66%。
      在慢性丙肝的治疗过程中,持续应答率(即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定性检测HCVRNA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标准。规范用药,在治疗中保持利巴韦林的全程足量使用,是丙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丙肝治疗中,对患者要给于足够的利巴韦林起始剂量,而在治疗过程中,在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下,应尽量维持利巴韦林足量用药。谢尧教授强调:“在丙肝治疗方案中,利巴韦林是不可或缺的。利巴韦林的参与能够有效预防复发,提高疗效。”
      最后,庄辉院士强调:“如何提高社会对丙肝的正确认知,如何帮助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检出丙肝并及早治疗,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个医务界、学会、协会、民间组织、政府部门以及媒体携手才能完成的任重道远的工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