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肝病科 > 正文
  • [肝病症状]肝肿大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09:24:43
  • 核心提示: 肝肿大的鉴别诊断,首先区分是感染性肝肿大还是非感染性肝肿大。感染性肝肿大则进一步区分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感染。非感染性肝肿大也要分清是中毒
    肝肿大的鉴别诊断,首先区分是感染性肝肿大还是非感染性肝肿大。感染性肝肿大则进一步区分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感染。非感染性肝肿大也要分清是中毒性、淤血性、胆汁淤滞性、代谢障碍性、肝硬化J瘤与囊肿还是其他。颁女下。

      一、感染性肝肿大

      (一)病毒性感染

      1、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多在 15-40 d。从发病前9 d至发病后17 d可从粪便中检出HAV,SGPT常在第一周内达高峰大于500单位,SGPT>SGOT,AKP升高不多故SGPT/AKP≤7,血清抗一HAV-IGM阳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一HAV总抗体滴度≥4倍升高,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AV-RNA。临床分为急性黄疽型、急性无黄疽型及暴发型。

      (1)急性黄疽型:可分为三期d①黄疽前期,一般2-16 d。②黄疽期,约在发病后一周肝脾肿大,黄疽在互一2周内达高峰,随即逐渐减轻,一般2-4周内消退,儿童尤速。③恢复期,黄疽渐退,肝肿痛及其他症状也减轻,食欲正常,但仍有乏力及轻度肝区痛,此期约一个月。儿童较轻,成人较重,黄疽可持续约3-4周。

      (2)急性无黄疽型肝炎:除无黄疽外,发病与黄疽型类似,但一般较轻,病程较短,若未能及时适当休息,病程可能延长,但并不转为慢性。

      (3)暴发型肝炎:少见,起病同急性肝炎,但病势发展快,病程不超过2-3周,病死率高,起病时可先出现精神症状或性格改变,易误诊。应注意有无高热、肝浊音界缩小,轻度腹水,并每日连续观察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多死于肝功能衰竭、凝血机制受损、胃肠出血、脑水肿、脑疝等。

      2、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较长6周至6个月,其发病和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血清GPT可增高,HBsAg阳性、抗一HBc IgM抗体阳性、e抗原阳性者有传染性,凡e抗原阳性者DNA多聚酶亦呈阳性,血清中DNA聚合酶阳性是病毒活的一个指标,持续e抗原阳性的慢性HHV感染者的肝脏内基本上都有慢性活动性炎症。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HBS阳性;或急性期抗一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可诊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且有HBV感染的一种以上阳性标志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而HBSAG血症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为慢性HBSAG携带者。

      3、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多数在5-9周,亦有短至2周长达26周者,虽然大多数患者有输血或注射史,但据报告抗 HCV抗体阳性者 58%元注射史。起病多迟缓,临床表现一般不重,但更易转为慢性,血氨基转移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波动较大,抗体于发病后平均15周出现,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的早期阳性率更高。

      4、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同,可经输血、血制品、注射、针刺、密切接触和围产期传播。我国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合并了型毒性肝炎者较多,其诊断依据为:①血清抗一HD-IGM、或抗HD。或HDA阳性。②血清中HDV-RNA阳性。③肝组织HDAG或HDV-RNA阳性。临床表现可分为HBV/HDV的联合感染;HBV和HDV的重叠感染。

      (1)联合感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HBV/HDV联合感染病程呈良性自限性经过,临床表现类似单纯HBV急性感染,有时可见谷雨 氨基转移酶双峰,第一峰为HBV所致,第二峰为HDV所致。另一种HBV/HDV联合感染表现为重型或暴发型肝炎。

      (2)重叠感染:临床表现也分为两种。一种为HBSAG无症状携带者发生急性肝炎时,表现为典型的HBSAG阳性肝炎,病情较单纯HBV感染严重,应注意丁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HBSAG阳性的暴发性肝炎中有不少是由于HDV重叠感染。一种为HBV所致慢性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DV可使HBV的病变加重并促进向慢性活动性及肝硬化发展。当乙型迁延性肝炎迅速发展为慢性活动性时,也应考虑是否发生HDV重叠感染。

      5、成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范围很广,某些地区成型病毒性肝炎可占临床病毒性肝炎的50%,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秋冬季节多见,常在雨后或洪水后,以水源污染引起流行。在发病前 l-4 d粪便中即可检出HEV发病后2周内仍可排毒。起病时约半数患者有发热、关节痛。黄疽、胆汁淤积及陶土样便较甲型病毒性肝炎为多见,症状一般较甲型病毒性肝炎为重。戊型病毒性肝炎和甲型病毒性肝炎虽同为经口传染的RNA病毒,临床上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多侵犯幼儿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发病率高,多侵犯成人以 30-40岁最多,病死率约 1%-2%,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10倍,孕妇中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可达I20%-30%,尤以妊娠中、晚期为重,多为暴发I型。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病常有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但发热比肝炎高,持续时间亦较久,常有咽部疼痛、充血和内分泌物,颈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常肿大,脾肿大及触痛较明显。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单核细胞在0.50以上,异常淋巴细胞在0.10以上,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抗EB病毒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或特异IGM型抗体阳性,肝活检可见弥漫性单核细胞浸润及局灶性肝坏死。

      7、巨细胞病毒感染 正常成人受染后可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的症状、体征和典型血象,但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肝脏肿痛及肝功异常较轻,肝活组织检查可见炎性浸润及轻度肝细胞坏死,或呈小型肉芽肿及巨细胞,而在肝内找出巨细胞包涵体的机会不多。免疫抑制患者受染后可无症状,或有多数脏器受累,如肝炎、肺炎、关节炎及其他多处的病变,可有发热、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肝脾肿大、肌痛及关节痛。确诊主要依靠从血液、尿液、痰或粪便分离病毒,新鲜尿离心沉淀或口咽部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包涵体,或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抗CMV效价递升而抗EBV阴性热 为立克次体性感染,可有乏力、纳差、恶心J吐,大多数伴有右上腹痛及肝肿大,压痛可不显著;部分患者伴有脾肿大及黄疽。病程中可有絮浊反应阳性及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力上升,常类似病毒性肝炎。但以下各点有助鉴别:①起病寒战、发热显著,热度较高,持续1-3周,头痛、腰背及脏肠肌痛显著;②部分患者可伴发非典型肺炎;③有牛、羊等畜类接触史,尤其是疫区牧场、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制革厂等工作人员较易得病;④反相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原有助早期诊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