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许多慢性HCV感染母亲的婴儿血液中可检测到抗-HCV,这是由胎盘被动转移的IgG类抗体。被动转移的抗体在12-15月龄时仍能检测到,偶尔在18个月时可检测到。
在许多慢性HCV感染母亲的婴儿血液中可检测到抗-HCV,这是由胎盘被动转移的IgG类抗体。被动转移的抗体在12-15月龄时仍能检测到,偶尔在18个月时可检测到。因此较严格的母婴传播HCV感染定义应包括:1)18个月以上婴儿检测到抗-HCV,2)在3-6月婴儿HCV-RNA阳性,3)至少两次HCV-RNA阳性,4)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或5)母亲和婴儿血清型相同。用于临床评价和诊断的合理的定义是婴儿2月龄后间隔3-4月两次检测到HCV-RNA阳性或18月龄后抗-HCV阳性。因为已发表文献的内在的设计限制,在文献综述或Meta分析时这一定义可能不适用。丙肝母婴传播分析与防治
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的结局需要阐明。某些婴儿有暂时的病毒血症而无真正的感染,其它婴儿可发生急性自限性的感染,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早期的自发清除)。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的早期自发缓解的资料引人注目,这些儿童在HCV病毒血症时有肝脏炎症的生化证据。在一项研究中,3/4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的儿童在2岁前清除了HCV RNA,另一项研究中,所有5名HCV母婴传播儿童在6龄前检测到HCV RNA消失。因此母婴传播HCV的结局通常被认为进展到慢性丙型肝炎,稍候自发清除HCV感染或进行性慢性肝病。是否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清除慢性HCV感染以及是否儿童期输血相关的慢性肝炎和母婴传播的慢性丙型肝炎有不同的病程仍待回答,目前正在研究。
专家共同组织实施的课题《经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婴儿10年转归的研究》显示,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形成丙型肝炎慢性携带和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率较低,转归较好,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该项课题旨在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的远期预后情况。他们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3例母婴传播感染HCV婴儿的转归进行了10年的随访。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用第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HCV RNA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引物选自HCV 5′NC区。RNA的基因分型用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法,引物选自HCV C区。
诊断标准有(1)临床型丙型肝炎:抗-HCV和HCV RNA阳性,ALT异常,有肝炎症状和体征;(2)亚临床型丙型肝炎:抗-HCV和HCV RNA阳性,ALT异常,无明显肝炎症状和体征;(3) HCV隐性感染: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ALT正常,无肝炎症状和体征。
结果表明,13例感染HCV的婴儿血清中HCV RNA基因型均为Ⅱ型。1、3月龄时检测抗-HCV阳性率均为100%(12/12、9/12),6月龄时阳性率为90%(9/10),18月龄时阳性率为15.4%(2/13),24月龄后仅1例阳性并持续至84月龄阳性率为7.7%(1/13);6月龄前HCV RNA阳性率同抗-HCV,24~48月龄时为15.4%(2/13),60月龄后为7.7%(1/13,此例婴儿从出生至96月龄持续阳性,108月龄后阴转);ALT异常率1、3、12月龄分别为33.3%(4/12)、11.1%(1/9)、8.3%(1/12),以后均正常。13例婴儿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阴转后均未再次阳转,ALT也未再次异常。
对13例经母婴传播HCV的婴儿历时10年的随访表明,婴儿3月龄前HCV RNA、抗-HCV均为100%,自6月龄HCV RNA和抗-HCV开始转阴,60月龄后仅1例诊断为临床型丙型肝炎婴儿血清中HCV RNA和抗-HCV阳性至96月龄,并于108月龄后该例婴儿血清中抗-HCV、HCV RNA阴转,说明HCV母婴垂直感染的婴儿预后良好,发生慢性携带状态概率较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