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歧视]“中国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项目”在兰州启动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09:20:37
核心提示: 2006年9月8日,兰州 --- 由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出资20万美元,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的“中国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今天在兰州正式
2006年9月8日,兰州 --- 由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出资20万美元,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的“中国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今天在兰州正式启动。该项目为期两年,在陕西和甘肃四个试点县开展,这是首个在农村开展的针对我国乙肝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母婴垂直传播”进行早期干预的试点项目。
病毒性肝炎是和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并列的危害最严重的我国四大传染病之一。目前全国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2亿人,现症慢性肝炎患者达2000万人以上,每年用于肝炎对症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是母婴传播。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感染期是在婴幼儿期,其中约有30-40%的感染是通过母婴围产期垂直传播,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如果感染乙肝病毒,80%-90%有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通过对新生儿、婴幼儿及时有效接种乙肝疫苗,90%-95%的感染可被阻断。然而经调查了解,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对于“诊断乙肝现症感染的主要指标”的回答正确率仅为14.35%;对于“哪人群感染后更易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的回答正确率为33.94%;正确知道我国目前乙肝表抗携带率为45.10%;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37.13%;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较低,医务人员对于“乙肝疫苗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那个环节”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仅为10.71%;对于“乙肝疫苗能否预防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回答,正确率为27.11%。育龄妇女对乙肝感染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的正确知晓率为25.01%。多数农村育龄妇女对此并不知晓,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水平较低,婚前体检和孕期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的工作未能普及,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难以落实,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乙肝病毒经母婴途径的传播未被彻底阻断。
此次中美两个基金会将合作,在陕西省的延安市和绥德县、甘肃省的镇原县和武山县进行试点,旨在通过一系列针对育龄妇女、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儿童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咨询、科普宣传以及对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最终达到打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循环的目的。据估计,该项目将覆盖试点地区近600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和近34万育龄妇女。
甘肃省作为项目省之一,省卫生厅领导高度重视,并在项目启动会议上强调,“各项目地区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地做好项目工作,有效地控制乙肝,阻断母婴传播,并将成功的经验予以总结和推广。”
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钊教授介绍,该项目结束后,还将提交卫生经济综合评价报告,并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希望这一项目能够为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在未来中国的肝炎防治工作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柯彼呐先生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制药企业,我们将在不断为更多的乙肝患者提供高质量药物的同时,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为中国的乙肝防治工作献出力量。”
此次在陕西和甘肃两省开展的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是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第四次携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