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虽然有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对劳动者开展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是乙肝携带者找工作被拒的情况仍然
虽然有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对劳动者开展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是乙肝携带者找工作被拒的情况仍然存在。
近日,笔者找到了一位因“体检不合格”两次求职被拒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小曹(化名)。和许多“携带者”不同的是,小曹通过维权本月成功就业。希望他的求职经历能带给“携带者”更多启示,更希望社会消除对“携带者”的歧视。
第一次求职:体检查出“携带者”遭拒
去年11月份,在锡城一家机械企业干了6年车床工作的小曹,因单位效益不好辞职了,准备找第二份工作。去职介所登记,没几天就有一家机械单位通知他面试,面试很快顺利通过,又组织进行体检。就在小曹充满希望等待录取通知时,职介所打来电话称,因为肝功能异常,他被刷了。这是小曹第一次知道自己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被查出是“携带者”后,小曹不相信这次检验结果。第二天,他去另一家较为权威的医疗机构体检,结果也显示他是“携带者”。面对体检报告,他惊呆了,目光一直盯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这几个字眼上。走在大街上,小曹最爱看的就是坐在单位班车里的人们,他非常羡慕他们,因为他们都有一份工作。每次看到有单位班车路过时,他总会放慢脚步看两眼,心想要是自己有一天也坐在单位班车里,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第二次求职:体检找“枪手”未遂
“一次碰壁后,我仍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工作!”他一有空就跑职介所,参加各类招聘会,有时一天要赶三趟招聘会。为节约费用,他从来舍不得打的,很少坐公交车,常常是步行。饿了就在路边小饮食店将就将就,每次吃饭总是挑最便宜的面条,有时就买个鸡蛋饼充饥。遇上下大雨的日子,他就在家里看书,为面试充电加分。但那时尽管手里捧着书,却一点都看不下去,满脑子里全部是“工作,工作”。今年元旦过后,又有一家单位给他打来电话通知面试。
同样,面试非常顺利,紧接着是体检。小曹特别担心会像前一次因身体问题而通不过。听有人说有“携带者”体检时找“枪手”,长这么大从来没找过“枪手”的他决定冒一次险让朋友代替。那天,他叫了朋友一起去医院代他体检,当时他心里七上八下,一直担心可能混不过去。“对不起,请出示身份证!”医生说完这句话后,躲在旁边的小曹脸色都变了,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当时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随后他赶忙跑到体检队伍中自己去体检,计划泡汤!
不出所料,很快,厂方通知他因最后体检没被通过而落选,这意味着小曹1个多月来的努力又白费了。
第三次求职:卫生局撑腰成功应聘
那段日子,对于小曹来说是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两次找工作都因为自己是“携带者” 而遭拒。单位凭什么不招“携带者”人群,这是一种就业歧视,于是小曹上网寻找相关法律条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对劳动者开展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他查到劳动部相关法规中就有这一条,紧接着无锡市卫生局下发的《关于在劳动者健康检查中有效保护乙肝抗原携带者隐私权的通知》也映入眼帘,他兴奋地跳了起来。“我有希望找到工作了!”他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那一晚,他激动得无法入睡,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开心,又恢复了重新找工作的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小曹更加努力地找工作,每天东奔西跑一双球鞋穿破了。今年2月份,小曹被另一家单位看中,也很快通过了面试。同样,接下来的程序还是体检。吸取了上两次的教训后,他带着以往的体检报告单,专门来到市卫生局咨询,医政处相关负责人接待了他。“别怕,小伙子,卫生行政部门已作出明确规定,体检时如果再出现上述问题,向我们投诉,我们一定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听到这番话后,小曹吃了定心丸。市卫生局医政处还专门派人跟踪了小曹体检的全过程,按规定,小曹顺利通过了体检,单位也很快录用了他。
小曹说,他的求职经历被QQ群里和他一样命运的人戏称为“钉子户”,和很多“ 携带者”不同的是,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有一股“钉子精神”。如今,他成功求职的经历正在不少“携带者”中流传,有一些“携带者”向他讨教经验,他希望自己成功求职的经历能给更多“携带者”人群带来希望,更期待企业和相关医疗机构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尽管小曹找到了工作,但他没有向单位同事透露过自己是“ 携带者”,包括最要好的同事。哪怕是别人发给自己的手机短信,只要是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他看完了就会立刻删除。他说,很担心有一天同事知道他的情况后会如何看待他。
乙肝歧视何时不再来?
疾病的折磨并不局限于身体的病痛,社会的歧视更带有彻骨的寒意。我国有3000万慢性乙肝病人、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以来,无论是自身、事业、家庭还是社交等方方面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残酷地提醒他们:你不是一个健康人,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传染病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歧视是无所不在,几乎每一个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都遭遇过小时候不让上幼儿园、长大上不了大学、毕业了找工作难上加难……对于乙肝病人或携带者来说,人生的几大环节都有高槛。他们从伤心到麻木到不愿暴露自己,只能在心底殷切的期盼:可怕的歧视何时不再来? 被称为《中国第一病》的乙肝虽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真正的乙肝病人只有3000万人。从医学常识上讲,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经过特殊治疗,只要定期复查就可正常工作、生活。而且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并不是通过正常的社交传播,不会对周围的人群构成直接的危害。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员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
目前,由于人们对乙肝缺乏科学的认识,加上各种传媒上铺天盖地的乙肝药品广告,为了商业利益肆意夸大乙肝的严重性和传染性的宣传,助长了公众对乙肝的恐惧心理,造成了当前社会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严重歧视。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乙肝表面抗原是个人隐私,除了餐饮等行业,其他行业招工时不允许查乙肝五项,肝功能正常即可。同时,解雇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005年1月,国家卫生部和人事部公布的新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中,乙肝病毒携带者被认定为合格;同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后的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这表明我们的政府已经认识到乙肝歧视的危害并采取措施,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仍然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人们期盼着政府在保护乙肝携带者权益方面能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殷切请求有关部门:立法禁止强制性的入职前或工作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工作权、受教育权和隐私权等基本公民权利。
相关事件
2009年4月6日,3名大学生,脸贴白色面膜,身着“乙肝求学门”T恤,在北京知名大学门口,手举“乙肝”、“歧视”牌子,组成“囧”字。他们称此举是为了抗议名校拒录乙肝学生。
“我是乙肝病者,我要工作”,2009年2月13日上午,广州南方人才市场附近,来自江西的大学生罗思文眉头紧皱地戴着自制的纸“枷锁”,透过挂在胸前的标语,发出那痛彻心扉的无声呐喊。此前,罗思文费尽千辛万苦通过了一家用人单位的考核,却因为“大三阳”而被拒之门外。
2008年11月21日,中国反歧视民间公益人士陆军赴芬兰企业诺基亚公司总部进行了抗议活动。抗议诺基亚在中国的乙肝歧视行为,以及诺基亚在中国的撒谎抵赖行为。抗议活动进行了三个半小时。同日,中国民间公益人士在美国西海岸也进行了针对诺基亚乙肝歧视的抗议活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