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妇产科 > 正文
  • 月经提前的防与治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15-03-26 19:02:16
  • 核心提示:中医认为,凡是月经的周期、经量出现异常者,均称为“月经不调”,如《妇科玉尺》所言:“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

    中医认为,凡是月经的周期、经量出现异常者,均称为“月经不调”,如《妇科玉尺》所言:“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月经不调有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和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且经过少等,如月经来潮周期总是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 ”或“经早”,仅超前三五天且无其他明显症状者,不属异常,偶尔超前一次,亦不作先期论。
        一、月经提前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来潮能否正常而至,与肝、脾、肾以及冲任二脉关系最大,而导致月经先期的原因,主要与以下两种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1.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阳盛,热迫血行,冲任不固,以致经血先期而下,正如《丹溪心法》所言:“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
        2.血虚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致月经先期而潮,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言:“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
       二、月经提前的分型治疗
        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医药比西医疗效更为确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以治本。一般而言,如先病而后月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
        (一)血热型有实热、虚热、肝郁化热之别。
        1.实热型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赤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因血分热盛、迫血妄行而致。治宜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汤加减。方例: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生地黄15克,白芍15克,青蒿12克,黄柏10克。若口干渴较甚,加元参、知母清热生津;经量多日不减者,加黄连、炒栀子、侧柏炭、阿胶等清热止血。
        2.虚热型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黏而稠,手足心热,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因肝肾之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致。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方用两地汤。方例:生地黄15克,玄参10克,白芍15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若午后潮热,加青蒿、鳖甲。
        3.肝郁化热型经行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挟有瘀块,经行不畅,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此为肝郁化火所致,治宜舒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例:柴胡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薄荷6克,丹参20克,制香附10克,生甘草10克。若胸闷暖气,加枳壳、青皮;乳房、胸胁胀痛甚者,去白术,加郁金、青皮舒肝理气;经血涩少,血块多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行瘀;茜草、三七等也常随症加减。
        (二)气虚型表现为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神疲懒言,小腹有空坠感,舌质淡,苔薄润,脉缓弱或细弱无力。此因脾虚气亏、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所致,治宜补气摄血、健脾固冲,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例:人参10克(或党参15克),黄芪(15—3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乌贼骨1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血量多可加陈棕炭、血余炭等止血。此外,山药、莲子、制香附、阿胶、枳壳、艾叶炭、荆芥炭、升麻等常随症加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