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 试试艾灸“至阴穴”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08:14:45
核心提示: 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较长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和经产妇。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以臀位多见,而横
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
儿在子宫体
内的位置不正,较长见于腹壁松弛的孕
妇和经产妇。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以臀位多见,而横位危害母婴最剧。由于胎位异常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
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用艾条悬灸至阴穴,除部分子宫畸形、骨盆狭窄、
肿瘤等器质性改变所致胎位异常
外,大都可获得很好效果。下面就介绍具体做法:

至阴穴位置:位于足小趾外侧,距小趾甲角约0.1寸处。
操作方法:
本穴为矫正胎位第一经验效穴。操作时,用艾条两支,点燃后对准两足至阴穴,距离以病人能耐受的热力为度,灸至
皮肤潮红,时间约为15-30分钟。同时嘱患者放松腰带,暴露小腹部,为胎位转动创造条件。
据临床观察,艾灸至阴穴后,除可增强子宫活动外,胎儿
心率增快,胎儿活动亦增强。子宫及胎儿的活动幅度、频率在灸后1天或当晚达到
高峰,异常胎位常在高峰前后自动转正。其效果以腹壁
紧张度适中者较好,腹壁过于紧张者效果差,腹壁松弛者则在胎位矫正后又易回
复。一般以第一、二次艾灸时效果最为明显,第三次以后效果渐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