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儿科 > 正文
  • [新生儿黄疸]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9 10:07:03
  • 核心提示: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中医从湿热蕴结、脾胃虚寒、瘀积发黄三方面来考虑。

      (1)湿热蕴结

      由于孕母内蕴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胎产之时,出生之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中医从湿热蕴结、脾胃虚寒、瘀积发黄三方面来考虑。

      (1)湿热蕴结

      由于孕母内蕴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而发。正如《证治准绳》所说:“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儿也。”《医宗金鉴》也说:“儿生遍体色如金,湿热熏蒸胎受深。”胎儿因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不能输化,郁结于里,气机不畅,郁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出生后泛溢于肌肤面目,因而皮肤发黄。由于湿从热化,热重于湿,故黄色鲜明,常伴热象,属阳黄。如果热毒炽盛,卒然发黄,邪陷厥阴,黄疸迅速加深,并伴神昏、抽风等证,则为急黄,见于高胆红素血症。

      (2)脾胃虚寒

      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素虚,阴寒内生,复受胎内孕母之湿所传,或生后为寒湿所侵,蕴蓄脾胃,脾阳受困,寒湿阻滞,以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因为湿从寒化,黄色晦暗,精神疲软,属阴黄。清代《临证指南医案》说:“阴黄之作,湿从寒化,脾阳不能化湿,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

      (3)瘀积发黄

      小儿禀赋虚弱,湿热内阻,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气滞血瘀,脉络瘀积而发为黄疸。清代《张氏医通》对此有所论述:“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认为这种“瘀血发黄,大便必黑,腹胁有块或胀”,临床可见瘀积在里之症,除面目皮肤发黄色深而暗外,还有肚腹膨胀,腹壁青脉怒张,胁肋下有积聚痞块等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