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及预防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4:18:34
核心提示: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一般认为潜伏期末至腺肿消退均有传染性,约2周时间,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并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此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也同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约8—25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咀嚼,禁食辛辣食物,保证营养。并发高热、头痛、腮腺肿痛、呕吐者,可视病情,对症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学校应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及时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对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学校,教室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3.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进行预防。学校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